肉蓯蓉又名大蕓,為著名的補益中藥,始載于《神農本草經》,列為上品。具有補腎陽、益精血、潤腸通便等功效,用于腎陽不足、精血虧虛、陽痿不孕、腰膝酸軟、筋骨無力、腸燥便秘,為歷代使用頻度最高的補腎陽藥物。現代研究表明,肉蓯蓉主要含有苯乙醇甘類、環烯迷萜及其苷類、木質素及其苷類及多糖類等成分,具有提高性功能、通便、抗衰老、提高學習記憶力和免疫力、抗老年癡呆、抗疲勞、保護前列腺、保肝等多方面的作用。被譽為 “沙漠人參”“西部仙草”,名列中華九大仙草之中。國家將肉蓯蓉列入藥食兩用物質目錄之中,將使肉蓯蓉廣泛用于疾病預防、治療和食療等方面。
2、主要文獻記載: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肉蓯蓉,味甘,微溫。……治五勞七傷,補中,除莖中寒熱痛,養五臟,強陰,益精氣,多子,久服輕身。為上品。”
《本草匯言》:“肉蓯蓉,養命門,滋腎氣,補精血之藥也……此乃平補之劑,溫而不熱,補而不峻,暖而不燥,滑而不泄,故有從容之名……”
《本草綱目》:“此物補而不俊,故有從容之號,知緩之貌。”
3、肉蓯蓉生長概況肉蓯蓉為列當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,自然分布于內蒙古西部、甘肅中西部和新疆北部,寄生于梭梭的根部。梭梭作為西北荒漠植被優勢種,具有耐高溫、耐寒、耐旱、耐鹽堿的特點,對西北荒漠地區防風固沙和改善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。
4、肉蓯蓉四種食用方法肉蓯蓉作為西北特有名貴中藥,也是珍貴的藥食兩用物質。食用后具有很好的營養保健和養生作用,中醫養生理論認為藥補不如食補。肉蓯蓉在主產地有很久的食用歷史,用來泡茶、煲湯、泡酒及做菜等,可以起到補腎益精、潤腸通便、增強免疫力、抗疲勞等效果。
1)泡茶
肉蓯蓉營養價值很高,它的大部分成分如苯乙醇苷、多糖、寡糖類等成分易溶于水,將肉蓯蓉片直接泡水即可將大部分有用成分溶出飲用,效果良好。每天取6克(2~3片)肉蓯蓉用水沖泡8分鐘后即可飲用,可以連續沖泡6~8次,然后將肉蓯蓉取出吃掉效果更佳。
2)燉湯
肉蓯蓉為滋補類名貴藥食兩用食材,平時用羊肉、排骨、雞、菌類等燉湯時,每次加入15克左右的肉蓯蓉干片,可以使湯味道更加鮮美,營養更豐富,也可以更好的發揮它的藥用價值。
3)泡酒(養生酒)
取肉蓯蓉100克,加黃芪、黨參、枸杞等各50克,加純糧食酒2500 mL浸泡7天即可飲用,每天飲用25~50mL(4小杯約一兩酒),飲完后再加2000 mL浸泡,泡好后繼續飲用,連續可以添加3次白酒。長期飲用,具有補腎益精補氣等作用,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功效。
4)炒菜
肉蓯蓉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,平時可以用肉蓯蓉炒菜,將肉蓯蓉切成絲或片,放入菜中炒,不僅可以使菜更加美味,還能提高菜的營養價值,每次用鮮肉蓯蓉100~150克左右,可以起到滋補和潤腸通便等功效。
肉蓯蓉產業具有鮮明優點,主要有“三好”和“三不”
生態效益:西北地區氣候干旱,土地沙化嚴重,環境惡劣,植被稀少。梭梭樹耐旱、耐寒、耐鹽堿,具有很強的生命力,種植兩三年即可使荒漠變綠洲,達到良好的改善生態環境作用。
經濟效益:利用梭梭樹嫁接肉蓯蓉兩年之后,每畝地年收入1000~3000元,成為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,經濟效益良好。
社會效益:肉蓯蓉產業可以有效帶動西北地區農民就業,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之一。同時由于肉蓯蓉具有顯著療效,對老年性疾病(老年癡呆、便秘、前列腺增生等)具有很好療效,成為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后老年性疾病預防和保健的有效手段。
2、三不(不爭地、不爭水、不爭人)不爭地:梭梭和肉蓯蓉可以生長在沙化鹽堿化的撂荒荒漠地帶,與其它莊稼和林木不爭土地,可以使這些撂荒土地有效利用。
不爭水:梭梭樹生長在年降雨量50~300mm的西北荒漠地帶,不需要太多水分,適應性強。
不爭人:種植肉蓯蓉花費人力比較少,主要是肉蓯蓉采挖環節,采挖主要在秋冬季,正是農民農閑時間,是農民工作的有效補充。